入户资讯网入户一对一咨询服务
栏目:大专本科落户 人气:0 时间:2024-09-24 来源:网络
(985本科出国读研和在国内读研的差距大么?)
谢邀
1.规划。读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就业?为了躲避就业?为了读博?为了移民?因为保送?真的想比较去哪里读研比较好,最好是先想清楚为什么读研。
2.学校。如果真心想要学习知识,积累资源与人脉,那么学校的优劣就成为了比较关键的因素。去什么样的学校,跟什么样的导师,和什么样的人做同学校友,虽然缘分在其中,但是层次大体是可以预料的。
3.经历。国内外两种完全不同的大环境,国内的不用说,你读了本科,也能了解研究生的大概。国外的除了学习的压力,也有生活的压力,有更多的视野去认识世界,也有更多的诱惑可能迷失自我,大家都是成年人,可以自行脑补不同的选择可能给你带来的不同经历。
4.时间成本。国内研究生两到三年,国外一到两年,可以大概衡量一下时间成本。你花更多或更少的时间去学习,也意味着你可能会更早的工作,毕竟在校学习和工作事业既相关又不相关,这也回到了你对人生的规划这一点。
5.经济成本。这个不用多说。
因人而异的事情,我姑且提供哥考虑这件事的思路。题主的人生自己做主。大家一起加油吧。
关于这个问题,本人颇有感触。
先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本科就读于全国top5高校,然后继续在本校保研。计算机专业。目前研二挣扎毕业中,从研一萌生了想要出国再读个研的想法,很多就要问了,为什么国内有个研究生了,还要再出去读一个,且听我慢慢道来。
========================================================================
一些国内外本专业对比情况:
时间:国内读研要2.5年-3年(其实所谓的2.5年是第三年的3月份才毕业,三年就是6月毕业,其实差不了几天)。国外最短有9个月的项目,当然不建议去,一般是1.5-2年毕业。我指以工作为导向,申请那种研究型硕士,为了读博做准备的就另算。
花销:国内一般研究生一年学费6000-不等。我校是8000,然后每个人基本一个月有1000的国家补贴+学校补贴。国外的话因地而异,这几年美国高校学费长得很厉害。学校一年的学费平均大概5-6w美元,加上生活费一年50w人民币上下吧。所以大部分人纠结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方面的问题。
毕业之后就业:计算机行业相对在美国比较好就业,签证问题不谈的话,amazon去年一年招了个。其他专业。。。用他们的话来说,基本找不到工作,很多生物博士毕业又去读计算机硕士了T^T。
薪资:我只说我这个专业。在上海硕士毕业刚毕业工资大概20-30w人民币,在湾区因人而异,我见过的从10w-20w不等,但是这边睡很重,将近(40%)。。真是黑,所以咱们换个比法。都扣除税和生活费,在国内一年大概能攒下10-15w人民币,在湾区省钱的人能攒下3-5w美元。如果你最终是准备回国的,那这个攒的速度还是比国内快很多。
工作环境:在美国这边大公司如google,face,linkedin等,基本等于养老,我去参观了一下就有种想定居的冲动,吃的喝的遍地都是各种各样,健身房娱乐房洗衣房基本上就是让你有家一样的感觉。而且工作没有那么push,基本上想几点去几点去,想几点起几点起。(很多美国人基本上下班时间连邮件都不回一下)。当然作为新入职的人,还是表现的积极一些比较好。中国的话,环境因公司大小而不同,一些大公司设施也都还不错,但是有没有时间享用这些设施是另外一回事。以华为为例,工资开的是挺高,但是进去要签一个自愿放弃所有休假的卖身契,工作时间9-9-6。喜欢工作的人是个好选择。一些这些年比较火的创业公司大体都是这样吧,因为周围的人太拼了没办法。。
研究生期间都干什么:这个是我重点想吐槽的。在国内读研,每个人会配备一名导师。你研究生过的快不快乐关键看导师人nice不nice。比如有的老板大方发钱多,有的发钱少,有的push的厉害能半夜1点把你叫醒,有的一学期都见不到一面。所以一般的国内研究生模式是,研一要把课都上完(大概也就30学分),当然大部分导师也不关心这些课的成绩,能过了就行。(但是如果你想继续深造会影响你申请出国,或是奖学金的)。所以导师从研一进来就会开始给你安排项目or论文工作。因为导师要赚钱,赚名声,他们有论文和项目指标。关键是。。你还要做很多打杂的事,包括写ppt,写报告,写申请书,写专利,报销发票,买水果blablabla。。好这些还算可以忍受,最不能忍受的是有的导师实际上对某些领域并不了解,但是就是因为这个领域很热门(比如这几年的大数据啊人工智能)然后强行让你去做这方面的研究,发论文,根本写不出来啊摔!YY出来了一两篇,还非要投顶会,根本中不了啊。。其他的懒得吐槽了。。身边同学的亲身经历,因为老板位高权重,整日基本在官僚体制中,拉项目或者与人拉关系之类的。基本已经不关心学生学术,手底下的几个小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该学生上了一年之后果断quit选择出国留学了//
与之相对比的国外的硕士,基本上就是上课,写作业,考试,标准流程。但是国外课程压力会比较大,一般你会看到一个人一学期就学一两门课但是就是学不懂。所以毕业时间看你拼不拼,有的人把课选的很满,就可以提前半年毕业。
生活方面:国内有项目或论文的时候想死,其他的时候基本等于放假。国外有考试或者大作业due的时候也得熬几个礼拜,其他时候就看那些人天天发朋友圈各种跳伞啊攀岩啊哪个国家公园啊夜店啊(万恶的资本主义)所以国外的生活方式就是学就疯狂学,玩就疯狂玩,国内的比较细水长流的感觉。
======================================================================
所以个人观点来看,如果专业就业情况好,且家庭条件能负担的起的,最好出国读书,省时间。当作一场投资,工作个3年就赚回来了。如果是出国读了研找不到工作得回国找工作的,我劝你还是别浪费这个钱了,能吃多少麻辣烫呀。
还有一点是可能目前来看的话国外跳回来的起点会比国内高一点,人就可能是觉得外国回来的厉害(光英语好这一点已经很有用了)。当然如果你想拿绿卡什么以后住美国了,那就另外一回事了。其实社会主义很好的呀,已经无数人预言过个十几年中国必定全面赶超美国,那个时候再往回走就又成了从低处往高处爬。当然我是指经济赶超,学术方面基本没希望。
规划一定要早准备,认准一条道走到黑。两手准备两边都没落好,血淋林的教训。
====================================
感谢评论,有考虑过国内申请一个MS或是Google一样的公司然后肉身翻出去,不过这种难度相对留学难度大一些,而且公司内部翻墙给的签证是L签只能在该公司工作,想跳槽得自己足够厉害说服公司给办H。当然这种事本身就是个trade-off,谁也不愿意浪费那个时间和金钱(好吧我承认我挺喜欢校园生活的)。
而且说实话国内这两年的发展前景很好,美国人这么清闲中国人那么肯拼,迟早有一天是要赶超甚至碾压他们的。出国还是趁还在人后头的时候出吧,不然到时候想回国发现有成从低往高爬了。
======================================================
三年过去了,再回头看了下当年的回答,颇有感慨。先说一下我的后续,后来我在国内老老实实的读完研究生,研二暑假去三番的一家公司实习了两个多月,后来还是决定留在国内发展了。
原因有多方面的,比如三年前的国内互联网的待遇和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又比如说中美现在这个局势出国有很大的风险,再比如后面在国内有了个英语不好出不去的女朋友T_T。
我个人比较俗,之前想出国,说白了就是想挣更多的money。现在,后来我又算了一笔账。我毕业那年(2018),互联网普遍的白菜价已经从前一年的20W+变为了30W+,而美国基本上还是那个老样子。在美国留学一年也要花家里30W+,读书两年之后,即便拿到硅谷左边offer右边,基本上也要2-3年才能回本。有这4-5年的时间,在国内基本上已经可以混到一个资深甚至小中层的级别了。从绝对的工资数字来看不具有比较性,之前看过一个分析,基本上上海年入60W的生活水平,跟美国年入20W刀的是差不多的。这还不算上我们再国内吃的好、玩的好、治安好。
以上还是仅为我个人的观点,几年过去了看待问题的角度包括整个世界的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过我最原来的一个观点,就是做选择一定要趁早,无论选在在国内读研还是国外读研,都要一条道走到黑。
另外,一定要明白自己出去读研是为了什么,
如果是为了学术追求,建议出国读个博或者博士后,国内读博至少也要出去交换两年开拓一下自己的视野。(但是请你们一定要回来报效祖国)如果是为了挣钱,那么建议本科时候就做好充分的出国准备,在国外读个快速的硕士可以让自己比同龄人更早的进入职场,且获得一个不错的门槛也有些人目的很明确,考不上国内研,出国镀个金回上海可以直接落户,买个户口也不错。如果,有些家里有钱的人出去可能就是不想这么快回去继承家产,出去见识一下世界的纷乱,那么。。。。。。。。。。。。。。。。。。。。。。。。。。。。请带带我T^T。
可能再过几年,世界又是另一个样子了==
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概念,国内专硕、学硕的区别,与香港新加坡的授课型、研究型硕士的区别,前后者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从09年研究生学位学历调整以来,国内的学硕和专硕的区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统一参加研究生考试,考题、学制、课程和奖学金全部一样,只是在于专硕是双导师制,每名专硕学生多了一位校外导师,并被要求必须进行实习,以及学硕和专硕的毕业论文要求有差距。
第一,如果你有移民倾向的话,想要快速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权或者拿到新加坡的PR身份,自然是读一个1年或2年的硕士项目后在当地找到工作并拿到签证,更容易申请身份成功,相对的国内985专硕在国外取得身份的难度就会非常大。
第二,如果不在香港或新加坡工作生活,而是选择在国内一线城市工作,可能会需要考虑研究生学历落户问题,此处二者差别不大,只是左边落户通右边道不一样而已,难度系数相当。
第三,单纯考虑就业机会的话,真心觉得要分毕业专业和就业行业来看。如果要从事体制内的工作,可能国内硕士毕业的时间安排更加适合考试、面试,也更容左边易通右边过资格审查,当然了,如果是在学校工作,海外留学背景是绝对的左边加分右边项,并且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
如果要在外企中工作,不得不承认你未来的同事基本都是国外留学背景,国内硕士比较难过HR的简历关;但是说回来毕业专业,如果你的专业是建筑土木类的医学类这种派系分明,要看导师拜山头的,在国内跟着导师做三年实习,找工作时能够依靠的力量(不光是导师名声还有自己的学校和实习经历)都远比国外毕业回来的学生有资源上的优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除非能够得到奖学金资助或者家庭条件优越,去香港或新加坡读书必然会是一比不小的开支,如果希望通过毕业后通过工作赚钱将学费赚回来,除非是读MBA这种项目,个人认为这个目标可能不是特别容易达到;反而国内的硕士,学费不高,还能够得到国家每个月发放的助研费以及奖学金等各种补助,两者的教育支出显然不是一个量级,需要同学们和家里人慎重讨论再作出决定。
关于任何留学申请问题可以添加微信wordsunny001,每周WordSunny一站式互联网留学平台都会邀请美国常春藤,英国G5、香港、澳洲八大的学霸来举办线上讲座,为大家免费分享留学申请干货,还会有文书简历模板等福利不定期发放。
我们的初心是帮助更多的同学申请到DreamSchool!
原创文章,转载需告知。
国内研究生,“一考定终身”,采取统一的考试制度,需要在12月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保研的学生除外,因为保研的学生这个时候已经知道录取结果了。)一次只能报考一所高校(但可调剂),考试分笔试和复试,复试一般在3月左右,由各学校组织自行组织,两项都过了方正式录取。
有人说国内好录取,可比申请国外轻松多了,真的是这样吗?
2016年我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177万,录取率约为29%,17年报名人数增长到201万人,2018年238万,而到了2019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更是飙升到近300万人,同时考试难度也是一年比一年大,人数越来越多、题也越来越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录取只会更加困难。
另外,前面说的调剂,就是指考生的笔试成绩虽然到了分数线,能进入到复试阶段了,但是这个成绩并没有达到填报志愿院校的复试要求,没有获得该院校的复试资格,这个时候可以申请调剂到第二志愿,或者调剂到该校其它专业。但是,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我被调剂的专业不是我想研究的领域,只是为了研究生学历而强行就读,学习热情恐会大减,另外即使调剂到第二志愿的院校,该院校也会优先录取将它们作为第一志愿的考生,如果名额没有招满才考虑第二志愿的学生,如果名额已经满了,那调剂也会面临失败。
出国读硕士,国外院校采取申请制,申请者可以同时填写多个国家、多所院校,最后从收到的左边offer右边中挑选去就读的院校即可,相当于---我所申请的专业不管是在美国、英国还是法国,都是我所喜爱的,这和我们国内的调剂完全不同,
申请国外院校准备的材料很多,硬性指标成绩(GPA、托福/雅思、GRE/GMAT)+各种软实力证明,艺术类的学生还需要提供自己的作品集,并且这些材料都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存在。
国内每年只能报一所学校,而申请国外的高校,理论上来说这些选择是平行的,同一时间可以报N所院校,从概率上来说,多种选择意味着从宏观上来看国外的录取概率会更大一些。但是像常左边青藤右边盟校、英国G5等名校,因为成绩要求逐年变高,国际生名额又十分有限,还是同全球的申请者竞争,申请压力有多大也是不言而喻的。
申请美国硕士一般的成绩要求:
申请英国硕士的一般性成绩要求:
还有一点也值得一提,国内统考,没过笔试成绩线就是没过,只能是来年接着考,但申请国外硕士,假如硬性指标成绩上距离你的理想院校虽有一点点差距(不是差距巨大),但是你有很丰富的相关项目经验,可以通过提升背景经历来进行迂回补救,也是有机会获得理想院校的左边offer右边的,这是国外院校申请的灵活之处,相对于硬性的成绩,更注重申请人的综合能力。
国内的研究生有专硕和学硕以及非全日制研究生。学硕顾名思义,培养方向是朝着教学、科研人才发展,时间一般为3年而专硕一般为2-3年,个别院校也有2年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就是工作党常说的“在职研”,一般也是3年。如果说你第一年申请国内硕士没有考过笔试统考,又准备了第二年才过了笔试但是复试没到申请高校的复试成绩线或者复试失败了,没有接受调剂,又准备了一年才把笔试和复试都过了,这样算起来时间成本更高,同时意味着你硕士毕业之后,面对的就业机会成本也更高,因为就业越来越难也是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问题。
国外的研究生,一般是1-2年,比如英国的硕士项目通常是一年时间,分为授课式(TaughtCourse)和研究式(ResearchCourse)。授课式硕士授予的学位一般是MA、Msc、LLM、MEng,研究式硕士的学位一般为MPhil或者MRes。
美国的硕士类型也可以分成两大类:学术型硕士学位(AcademicMaster's)及职业性硕士课程(ProfessionalMaster's)。学术型硕士学位包括MS或MSc(MasterofScience)理学硕士;MA(MasterofArts)文学硕士等,可直接将所修的硕士学分转向博士学位的学习。职业性硕士课程(ProfessionalMaster's)强调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所修的学分不能向博士学位转移,不能够直接通向博士学位的深造。常见的学位包括MBA(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Med(MasterofEducation,教育硕士)、MSW(MasterofSocialWork,社会工作硕士)、MFA(美术硕士)等等。
所以,从时间成本上来看,国外的硕士项目耗时少,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比较紧凑丰富,相对于国内能早1-2年毕业,但课程节奏比国内快,课业压力也相对比国内大。
国内因为教育资源相对紧凑,学生多、老师少,常常出现“一锅烩”的情况,研究生和本科生一样都去上大课,一个教室里学生太多,教授讲完以后也很少能留出时间给学生探讨交流,这与研究生的初衷有些“背道而驰”,从主动探索成了被动接受,严重弱化了研究的意义。
国外高校一般采取“小而精”的上课规模,教授带的学生少,有充足的的时间和学生探讨交流,启发他们的思考力,同时国外的硕士项目除了必修课以外还会有一些选修课程。相比于国内比较单一的上课形式,国外高校的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模式,互动比较多。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背景的学生们能够因为一个课题坐在一起互相讨论、各抒己见,迸发出不一样的思维火花。
因为国外独特的上课模式,需要学生提前对所要学习的课题做好准备,在上课之前翻阅大量的资料寻找课业相关的材料和论文,所以在国外读研究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国内研究生一般每年的学费为6000-RMB左右,三年下来学费为在1.8W-4.5W间,艺术类会更贵一些。
国外研究生,美国硕士一般学费都比较贵:
加州大学欧文(尔湾)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Irvine)计算机硕士项目一年的费用为$.28,这还没有算上日常的生活费用。
该校的金融学硕士项目不算生活费,一年$.54:
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的硕士项目ElectricalandComputerEngineeringM.Eng.
其商科MBA项目,两年制MBA一年的费用为$,一年制的MBA费用为$。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ofIllinoisatUrbana-Champaign):
哈佛大学:
英国硕士,因为其大多是一年制,所以整体上学费要比美国低。
比如牛津大学生物化学项目MScbyResearchinBiochemistry:
计算机项目MScinComputerScience:
整体上来说,对于授课式课程传媒专业约为17,000英镑而教育专业则是14,000到18,000英镑;金融会计专业则为16,000到22,000英镑;艺术设计专业一年15,000到21,000英镑,皇家艺术学院学费会更高,甚至达到二十万英镑以上。理工类讲授式课程学费从9000-英镑都有。对于MBA类课程,学费则在10,500到20,000英镑之间,一些知名学校的MBA项目甚至可以达到25,000英镑;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比如新加坡和香港,学费一般在15-20万RMB。
不算生活等其他费用,国外读研究生比国内读研究生的费用相对高一些,但是国外时间比国内短,这样核算下来学费其实都差不多,但是在国外,生活上的花费也相对比国内要高,加上国际汇率变动等原因,整体支出还是要比国内大。
另外美国的高校很少给硕士项目设立奖学金,或者设立的奖学金金额不多名额还少,还要和本土的学生去竞争,因此很难申请到,如果没有奖学金,自费在美国读硕士,经济压力非常的大。而国内虽然也是僧多粥少,但好在国内高校的奖学金项目还是比较多的,能有机会申请得到,从而减少经济上的压力。
国内研究生大部分是以教学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普遍比较沉默,不太擅长展示自己,不够主动。国外的研究生是以独立研究和自己的深入研究为主,强调自主学习精神,更加关注思维训练、创新训练,通常会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设置实习项目,教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因此在国外读研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更多的是能塑造人的软实力,让学生更懂得独立思考,思维更加开放多元。
但是,这也意味着如果一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不强,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那很可能2年以后只是混着做完了作业,将将能到硕士毕业成绩线,又或者根本不能适应国外的快节奏从而导致退学,另外相比于在国内读研,国外的留学生还要面临不同的教育体制、文化和习俗等新环境的考验,生活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之下,是不是具有强大的抗压精神?也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总体来说,因为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文化环境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读硕和国外读硕,差距是一定有的,但与其说差距不如说是区别,国内读研未必就比国外读研有劣势。
举个简单地例子,假如题主本科在中文系,学的是汉语言文学或者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想继续深造还是学中文,那很显然在国内读优势更大。
况且中国高校也一直在奋起直追,到今天,很多学科在学术上的成就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根据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ShanghaiRanking’sAcademic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简称ARWU与QS同样被称为三大世界排名之一)下面这几个学科,我们的高校都是遥遥领先的:
那如果是其他学科呢?
金融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国外高校的实力强劲,而交通运输、通信工程等专业,我们国家的高校也不逊色,所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高校都有其擅长的领域,需要客观看待,一个985/211重点高校土木工程的硕士跟着一个优秀的教授学习,和一个国外三流大学同专业的硕士跟着一个普通教授学习,这样一对比哪个含金量更高一些显而易见。
只认为国外就比国内的好,是以偏概全不负责任的。没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就空问差距也是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的。
比如在问题描述里,不知道以题主现在成绩(GPA、托福/雅思、GRE/GMAT)有没有准备过?软实力如何?按照现在的成绩能申请到国外哪个梯队的大学?自己有没有参照往年的录取数据大致了解过?
还有题主现在是什么专业,未来想从事什么专业的研究,跨不跨专业?想不想读博,未来想在国外就业还是在国内就业,考不考虑移民等等,这些影响选择的因素都没有在问题中有任何描述。
国内考研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国外正规高校,特别是名校,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申请到的“世外桃源”。诚然,有一些企业对海归学历比较偏爱,但是这样的偏爱只是个人光环下的左边加分右边项,一个留洋归来的留学生,国外混了两年文凭,靠着学历进了大公司,可是到了公司却空有其表,不能胜任工作内容,也会被公司淘汰。
最关键的是,当你这样在两个选择徘徊不前犹豫不决的时候,与其问别人,不如先问问你自己,你想怎么办?你到底要的是什么?你到了国外没有人督促,不会有老师跟在你身后要求你学习,那个时候是否还能严格要求自己?如果没有奖学金是否能够支撑2年的硕士学习生涯,这些问题想明白了,自然就懂如何取舍,然后为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去付诸努力争取把目标实现。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不会亏待真正努力且有实力的人。
如果需要系统的深度了解美国申请的硬干货,可以关注下方专栏。
作者:AdmitWrite留学部LeaderMay学姐,毕业于哥大。
哥大学姐带你冲藤校
作为一个已经留学回国并就业的“老人”,对在国内外读研有什么差距这个问题上,我简直太有发言权了。接下来,我会从就读体验和职业性价比这两个大家最关心的点上,跟大家好好说道说道。
绝对干货,记得点个赞防迷路~
就读体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教学课程质量和校内外资源。
1.教学课程质量
我知道不少同学尚在国内本科的时候,对国外大学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课程的教学体验好,可到底好在哪呢?这里我直接用自己研究生期间,在第一节案例分析课遭遇的“滑铁卢”举例说明吧。
在上第一节案例分析课之前我还是挺“飘”的。
我自问对案例分析并不陌生,本科期间无论是比赛还是课程都接触过不少案例,在国内案例分析课上的表现自我感觉也很满意。所以我理所当然觉得,就算研究生的案例分析课也一样是我的主场。
更何况我还跟课堂上的其他中国学生一样做了准备,课前早早打印好了case,也大致阅读了一下材料。当时以为这节课会跟在国内绝大多数985的课堂差不了多少:
先由老师细致地解释讲解一下case,以一种偏”阅读理解“式的教学模式,带着同学们理解案例公司所遇到的困难和做出的决策等。
结果教授一出场,就让我们一众中国学生发觉不对劲。他手里什么都没拿,没有PPT,也没有任何教学辅助资料,教授直接拿起白板笔,示意同学们放下手中的资料抬头看着他,然后开始询问全班同学这个case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学生直接就半懵圈了,想象中教授带着我们边看案例边理解的过程根本不存在!
教授已经默认了你已在课前阅读了case,并且熟知了case的文本细节,他所需要带你理解的是后面的内容——文本中没有出现的,拓展性的内容。
这样与国内以文本内容为主的区别极大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很多中国学生开始陷入了沉默——因为多数人甚至根本没有把case看完,更别提对case中的细节熟悉到关上文本能够复述出来的程度。然而更令我们惊讶的是,在我们沉默的时间里,外国学生们噌噌噌地举手,已经迫不及待要开始发言了。而且他们基本没有打印case,很多人甚至连电脑都还没来得及打开。
教授拿着白板笔,开始记录同学们的发言要点,这个时候我发现,绝大多数外国学生将case的细节已经记得非常清楚,他们仅通过自己的复述就能完整讲出故事的逻辑链。
尤其是印度学生,虽然他们的英语口音有些蹩脚,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面对教授侃侃而谈。无论问什么,不管是case的细节,还是自己的观点,他们都有源源不断的发言。随后教授循循推进,慢慢的加深对case的分析,而很多中国学生们因为没有做到外国学生这种程度的预习和课前阅读,根本无法跟上教授的节奏。
这一节课,占了教室人数最大比重的我们这些中国学生们,基本沦为了“局外人”。
这是我二十多年的人生里,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中西方教育的差距。虽然国内的大学教育已经算是“开放式”了,但比起西方这种看重独立思考,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我们的大学教育依然非常“填鸭”。
此后的一年半里,作为广大中国学生的一员,我无数次想突破自己。每一节案例分析,或者其他任何课程,我都课前认真阅读资料和相关学习网站,课堂上跟着教授的思路踊跃发言。渐渐的我也成为了争先恐后举手表达观点的那批人,我才感觉到,那些滔滔不绝侃侃而谈的外国学生,他们的发言虽多却并不精,有的时候是废话连篇;相反,中国学生很多短小的发言却很有内涵。
但我不得不承认,国外的研究生教授这种把自己放在引导的位置上,让同学们掌握课堂的主动,激发大家思考的潜能和表达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带给我突破和进步的源头。比起国内研究生教学模式依然是和本科一样,激不起什么水花的千篇一律,这才是西方研究生教育的最核心竞争力。
2.校内外资源
至于教学实习等资源,国内外的相差其实没有教学体验这么明显。
国外的研究生教学资源更多集中在教授身上,这也是为什么教育产业化的国家要花重金聘请行业大佬作为教授,其实就是看重大佬背后的资源。上教授的课还是其次,如果能通过课程给教授留下印象,让教授下次有工作实习机会的时候能想到你,那就是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资源。虽然校内careerfair等公共资源也源源不断,但在英美的国情里,工作和实习还是要靠与熟人的networking去找最为靠谱。
对比之下,国内的校内资源就更加平均。因为地理方便,绝大部分同学在国内学校读研的时候都会同时实习,也会有各种企业来学校直接收简历招实习生。在不断实习的过程中,国内读研的同学可以更加清晰了解到自己的偏好,和未来的职业方向。相比较国外的实习经常要换城市或者要求全周实习,国内读研可利用的社会资源确实会更多。
接着讲讲很多同学可能最关心的问题,在就业上国内外研究生的差别大吗?
作为一个秋招的亲历者,我可以如实地告诉你:
985研究生和国外研究生在HR眼中的差距没有想象中的大,但国外研究生的中后期优势和职业天花板普遍更高。
这个观点如何理解呢?
虽然秋招由HR一手操办,在人选问题上他们有生杀大权,但大家要注意,这个过程是一个筛选,存在”等量换算“的步骤。就是说,HR很多时候是由学校的知名度进行的换算,并不会考虑国内外教学差异导致的学生在各方面能力上的差异。
有些时候,国外的院校有一定的Buff加成(最基本肯定有英语能力Buff),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排名不怎么样的国外院校的研究生与国内顶尖985的学生同台竞技;
但有些时候HR则更青睐国内院校的,经历过国内实习更加熟悉行业状况的学生,也就会有国外顶尖院校的学生败给国内普通985的情况。当然这些都不排除秋招时学生们的个人发挥,毕竟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这个时候个人性格魅力可能比学校的名声更容易征服别人。
国外研究生真正的buff和职业天花板,是在开始工作之后的五年到十年。
国外研究生同学们靠着他人没有的国外生活经历,英语能力,甚至国外职场经历,更容易有弯道超车的机会,比如一些外派,交流,学习。就算没有这么直接的机会,也有一些在领导印象里的左边加分右边项——不少外企的领导非常看重员工的全球化实力,而一段留学经历就是对这方面能力最好的补充。
同时,在就业渠道上,国外研究生的学生也有更多的选择权——比起国内学生一心投入行业之中,不少国外研究生对自己所就读专业未来的行业不满意或不喜欢,会转入国际教育,旅游等适合多国背景的学生的行业。无论是从眼界还是从选择的角度,留学提升职业和人生的天花板,国外研究生的优势在这里才最终体现出来。
1.在课程的教学体验上,相比于国内相对“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国外研究生教授的把自己放在引导的位置上,让同学们掌握课堂的主动,激发大家思考的潜能和表达欲望的教学模式,在学习上更能带给带来突破和进步。
2.关于教学实习等资源问题,国外的研究生教学资源更多集中在教授身上,需要我们去“抱大腿”。国内可以利用的校内资源更加平均、方便,实习机会也更多。
3.在职业道路上,相对国内985本科读研,出国留学的经历会让你有更多弯道超车的机会,更多的就业渠道的选择权,同时在外企也更加吃香。
最最后再送辛苦看到这里的你一段话: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读研,都希望你依据自己的背景,能力和期待谨慎选择,他人的建议仅供参考,真正无论是就读体验还是就业状态,到最终也不过一句”冷暖自知“。我非常鼓励年轻且有拼劲有想法的学生出去看世界,但也不会推荐喜欢舒适区的学生走出去。愿你能够理智,谨慎选择自己的人生路。
我是@懂艺术的harper,写这篇3000字的文章从查资料到码字、排版、插图花了我4个多小时的时间,如果对你有帮助,请花1s钟给我点个赞呗~
对留学有任何相关的问题,都可以私信问我,我知无不言哦~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